定窯是宋代著名的“五大名窯”之一,且是其中惟一燒制白瓷的窯廠。而“白如玉 薄如紙 聲如磬”所描述的正是定窯白瓷的特點,因其在燒制過程中溫度較高且時間較長,燒成后的精品瓷器便呈現出溫潤如玉、輕薄如紙、聲音清脆等特征。
但到宋代后期,因受宋、元、金、夏之間的戰亂影響,定窯所在的河北曲陽及周邊的民眾也是大受其害,大批有著豐富經驗的定窯匠人也隨隊南下,來到景德鎮、德化等地聚集起來,由此也便有了“北定南遷”一說。
而定窯的原產地河北曲陽,因為大批工匠的離開,定窯瓷器的生產也就慢慢衰落下來,甚至一度斷燒。光緒年間的《重修曲陽縣志·卷六·山川古跡考》載:“澗磁嶺……宋以上有磁窯,今廢”“龍泉鎮,今俗稱南北鎮里……有鎮使、副瓷窯稅使等官”,直言片字中,透露出定窯生產的興衰成敗。
但定窯生產的衰落并不意味著定窯傳承就徹底斷掉了,一代陶瓷大師葉麟趾先生在其《古今中外陶瓷匯編》中就提到,“現今曲陽縣尚有制陶者,器雖粗糙,然確屬定窯之本派”。
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定窯才又燃起星星之火,矢志恢復定瓷生產的匠人們通過各種方式去觀察古定窯遺址中的那些瓷片、翻遍各種記載去尋找定瓷燒制的相關記載、不斷試驗定瓷泥質和釉料的配比……到2008年“定瓷燒制技藝”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那一刻,曲陽定窯生產邁入一個新的階段,匠人們燒制出的定窯瓷器也能再現“白如玉 薄如紙 聲如磬”之特點。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在這個過程中,也有更多人意識到,我們不必局限于歷史對定瓷的那些記載,古代定瓷真正的價值,除了其“白如玉 薄如紙 聲如磬”的外型特征外,更多還有其所承載的屬于那個特殊歷史時期的文化特征和時代印記?,F代定瓷人,除沿襲傳統文化外,更應該追求表現當代的文化、審美和精神需求,并用當代的定瓷作品將之展現出來。
所以,定瓷的“白如玉 薄如紙 聲如磬”是一種美,而厚重粗狂、簡單大方也是一種美。正所謂“文以載道,瓷以賞心”,我們喜歡的,就是最好的。